(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俞黎新
“报告指挥中心,低空侦测系统捕捉到月亮广场上空有不明飞行器接近禁飞区!”“启动反制程序,PTU分队3分钟内抵达现场!”昨天,一场模拟“黑飞无人机干扰文旅活动”的应急演练在南太湖黄金湖岸景区展开。3分钟内,低空侦测设备精准锁定目标,反制枪发射干扰信号让“黑飞”无人机迫降,PTU队员同步管控现场——从预警到处置仅用7分钟,这是南太湖新区公安体系化“集群作战”模式的实战缩影。
面对新区“点多线长面广”的复杂治安态势,南太湖新区公安分局创新构建“情报主导、统一指挥、力量融合、高效协同”的体系化作战模式。该模式依托“智慧110”中枢,整合无人机随警作战、低空侦测网、无人巡逻艇、AR眼镜、5G执法记录仪等新装备新技术,打造“水陆空一体、毫秒级响应”的多层级联合作战集群。今年以来,已高效处置各类突发案事件653起。
重大项目是新区发展的“生命线”。该分局通过“穿透式”战术与“定制化”服务,筑牢企业与群众的安全屏障。针对高新企业集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高的特点,成立全市首个知识产权保护站,整合公安、市监、司法等多部门力量,构建民事、行政、刑事“三位一体”保护格局。今年以来破获涉企案件7起,挽回损失超2000万元。
展开剩余41%在西塞科学谷大学城,面对3万师生安全管理需求,分局创新推出“13134”治理服务模式,打造“平安‘青’立方”警务品牌。开学前集中攻坚校园周边隐患,整改安全问题25处,化解纠纷31起,破获案件6起。9月12日,一名新生遗失手机,校警驿站民警通过AR可视化安防平台,仅用15分钟便帮其找回。
以“跳出公安看公安”的视野,南太湖新区公安持续推动服务升级,为新区注入“公安动能”。深化“溪心课堂”“生态共治中心”等平台功能,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民生服务质效。在低空经济新兴领域,率先成立全市首个低空警务联盟,联动10家警企校单位,集成指挥调度、教育实训等核心功能,构建“资源整合、协同作战”的低空治理新模式。通过全域部署侦测信号与巡防网格,无人机“黑飞”扰序警情同比下降20%。
从智慧安防“最强大脑”到低空“巡逻天网”,从校园“平安前哨”到企业“护航专员”,南太湖新区公安正以体系化作战的硬核实力,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发布于:北京市在线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