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耋戏生》以清末上海商船会馆为背景,通过双线叙事结构,分别从商会与戏班两个视角讲述⼀段关于传统与变革、理想与现实、性别与身份的故事。”8月25日,沉浸式园林实景音乐剧《耋戏生》在商船会馆建组,计划十一黄金周在商船会馆首演,并长期驻演。导演高瑞嘉表示,“我们不仅要讲述一个故事,更营造一场可触、可感、可思的时空体验,让每个观众都能在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破局时刻。”
《耋戏生》排练合影
《耋戏生》建组会合影
沉浸式园林实景音乐剧场《耋戏生》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黄浦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和一台好戏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融合古典园林与表演艺术、前沿科技与非遗技艺,是“上戏有戏”演艺集群面向青年观众市场的创新剧目,也是艺术院校、国有文化集团和民营演出公司强强联合的一次重要尝试。
《耋戏生》讲述申家姝女扮男装闯⼊禁⽌女性进⼊的商会,欲参与家族生意,罗汉卿则渴望在戏曲行中成角儿,却因唱禁烟戏《芙蓉叹》而卷⼊⻛波,故事在⼀场因鸦⽚引发的悲剧中达到高潮,并跨越三十年时光,在1923年的重逢中落下帷幕。
《耋戏生》排练
《耋戏生》计划在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商会建筑“商船会馆”驻演,利用建筑内古戏台、天井和二进古宅的空间,将观众拉回到十九世纪末的上海,以沙船航运商会酬神演出为主线,展现社会变革中传统商业与时代命运的冲突、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世界级非遗文化昆曲表演串联起全剧的核心动线,在金顶古戏台上原汁原味展现“百戏之祖”魅力。国家级非遗东阳木雕和苏绣也与该剧融合,现场能看到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和姚建萍的十余件重要作品,还原上海商界辉煌。
《耋戏生》集结上海戏剧学院和优质主创团队,高瑞嘉曾执导爆款驻场音乐剧《阿波罗尼亚》,编剧付蕾曾创作《翻国王棋》《新刘海砍樵》等剧目。舞美、灯光、多媒体设计分别为上戏教授胡佐、沈倩、铁钟,昆曲名家、上戏附属戏曲学校校长张军担任戏曲艺术指导,曾制作《阿波罗尼亚》《新龙门客栈》的刘汉坤担当总制作人。主演均为上海戏剧学院校友和在校优秀学生,计划在首轮演出之后长期驻演,成为上海青年演艺人才的实践基地和青年观演市场新的增长点。
《耋戏生》将现代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古典建筑,通过舞美装置和投影技术,在现场能让观众在剧中不同的时间点瞬间“时空穿越”。AI场景交互也被多处运用,在观众检票厅内有一台AI换装交互机,可以扫描观众的样貌并自动生成剧中年代服装,观众可以通过云服务器下载照片,并带着自己的年代形象进入剧场看戏,增添沉浸感。
商船会馆
《耋戏生》舞美效果图
在商船会馆主建筑外围的中式园林,多媒体互动技术也将和亭台楼阁、水榭石桥结合。夜晚,观众穿梭其中,各式灯光会随着观众步伐快慢和不同手势变幻出不同的灯效,配合潺潺水声和亭台里真人戏曲表演,现代技术赋能古典园林焕发新生。这一开放公共绿地中的戏曲表演和多媒体互动,将在演出期间向市民免费开放。
《耋戏生》打破沉浸式小剧场常态观演关系,观众被赋予“戏班”和“商会”两个不同的身份进入剧场。在剧中特定的时间点,所代表的身份会将观众自然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域体验截然不同的两条支线,最后再汇聚到一起完成主线故事。全剧采用半流动式的观演模式,观众根据身份的不同在入场时被安排在商船会馆天井和一进内宅两个区域,随着剧情发展,天井区域的观众会被引导进入一进和二进内宅。对古典建筑空间的充分挖掘可以使得观众在观演的过程中欣赏到这座3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全部风貌。
商船会馆作为上海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商会建筑,见证上海近代民族商业在历史洪流中的兴衰和抗争。《耋戏生》实现在古典建筑中观看上海海运行业的故事,这也是黄浦文旅集团推动上海演艺大世界核心区文旅商融合的又一重要实践。“十一”黄金周首轮演出期间,票根经济、联名周边、集章打卡等方式将联动商船会馆所在董家渡周边地区的旅游和商业。
《耋戏生》剧组表示,上海戏剧学院拥有强大的剧目制作和演出力量,黄浦文旅集团推出过不少重磅作品和演出,并长期与上戏保持着剧目制作和演出的系列合作,“一台好戏”有着丰富的制作、运营、宣发经验和资源。三方强强联手,为上海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增添新色。
在线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